金融发力保障民生

2025-07-02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投资于人”到近期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民生保障无疑是当下政策层面关注的重点,也是最能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领域。

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细观几个民生保障关键领域,不难发现其中蕴含服务消费的巨大潜力。可以说,支持民生领域相关产业发展、以稳就业为抓手充实老百姓的“钱袋子”,对于扩内需、促消费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2025年,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安排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卫生健康等支出也保持较高增幅。在财政持续发挥“兜底”作用的同时,金融也在创新方式,多渠道多手段织密民生保障网。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多家商业银行持续加大对吸纳就业人数多、稳岗效果好的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同时,多家银行发布暑期实习“招募令”,为有金融业求职意向的在校生提供“敲门砖”。随着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落地,在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下,不少地区幼儿园、养老社区、家政公司迎来信贷支持,得以拓展业务、更新设施。

除了信贷方面的精准滴灌,金融业还能在保险保障、支付等领域发力,解决老百姓在医疗、教育等方面遇到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比如,各大保险公司推出的普惠保险正深度参与多层次保障衔接,通过覆盖本地高发疾病、特定癌症靶向药、罕见病等,与基本医保保障范围形成有效互补;面对教育机构、家政服务机构“卷款跑路”等现象,数字人民币以其资金透明、流向可控、交易可查、记录可溯的技术特性,有效防范资金挪用风险,降低管理成本,保障消费者权益。

当前,老龄化、少子化的人口发展趋势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少挑战,也深刻影响着民生领域产业发展及供需关系变化。但其中也有机遇。织密民生保障网,金融应更加有为。随着产业端“养老+地产”“养老+医疗”等新发展模式勃兴,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强化信贷支持的同时,也可考虑通过RETIs等融资模式,进一步提升资金与产业周期的适配度;通过在预付款监管领域进一步探索,利用专业技术与平台推动家政、教培机构等行业向规范化发展;在优化新业态、新市民等保险保障供给方面持续发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广泛、公平可得、保费合理、保障有效的保险服务。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新高又新高,银行股再度刷屏,后市如何演绎?
« 上一篇 3天前
业务量保持扩张 6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环比小幅上升
下一篇 » 3天前

文章评论

金融发力保障民生...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投资于人”到近期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民生保障无疑是当下政策层面关注的重...

金融发力保障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