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民企建立健全内审监督体系,宁波做对了什么?

2025-07-30

浙江宁波,在雅戈尔集团的智能制衣车间里,缝纫机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专注地裁剪、缝制、质检,每一道工序都井然有序。在企业的管理后台,内部审计团队正通过数字化系统实时监控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数据,确保每一笔订单的成本可控、每一份财报的真实可靠。

这种“车间里的精细化管理”与“后台的审计监督”相辅相成,正是宁波民营企业将政策要求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写照。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提出“引导民营企业建立严格的审计监督体系和财会制度”。2025年5月20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三十九条进一步以法律形式要求“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治理的重要工具,在促进企业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调研和采访了解到,宁波——这座以“书藏古今、港通天下”闻名的东部滨海城市,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将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以“敢为天下先”的浙商精神,探索出一条“政策精准滴灌+数字技术赋能+标杆梯次带动”的内部审计建设新路径,为其他地区推动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政府探索新路径

政策激励与氛围营造双轮驱动,从“要我建”到“我要建”

“政策落地如绣花,针脚密才能织锦绣。”

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将内部审计作为民营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的关键环节。

为破解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不愿建、不会建”的难题,多部门联合打出政策组合拳,通过专项资金激励、荣誉评选引导、宣传氛围营造等方式,激发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内生动力。

通过差异化政策精准扶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建设,实现“加速跑”。

宁波对年营收或资产超5亿元、纳税超1000万元的重点民营企业,设立专项奖励资金支持其组建内部审计部门、引进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才、开展智慧审计。

该政策借鉴2022年宁波服务业发展经验,将机构奖励模式创新性应用于企业内部审计领域,如某服装企业搭建数字化审计平台后获50万元补助,审计效率提升超30%。

荣誉评选机制同步创新,锚定新标尺。

宁波不再唯经济指标马首是瞻,同时将内部审计工作纳入“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评选标准之中。

有动力亦要有推手,市审计局、市内部审计协会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和内部审计工作者参与全国内部审计“双先”和全省单位内部经济体检“双先”评选,并推送经验。

2023年参评企业数量较2020年增长了近3倍,内部审计逐渐成为衡量优秀民营企业的新标尺。

此外,宁波还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网络,为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期春风化雨,广播天地。

在主流媒体层面,审计机关与宣传部门合作,在市属主流媒体开设“内审专栏”并制作专题节目,系统介绍头部企业的内部审计做法和成效;在公共空间层面,利用地铁站台、公交电子屏等载体,以简洁明了的标语提高公众认知度,如“内部审计是企业健康的体检师”“好企业离不开好内审”等口号已成为市民耳熟能详的公益广告;针对企业家群体,宁波市在各类民营经济论坛、研修班中专门设置内部审计培训、企业家下午茶沙龙等模块,仅2023年就举办了12场“内部审计与企业发展”专题沙龙,参与企业家超过500人次。

“政府的引导不是代替企业做决策,而是通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让企业认识到内部审计不是成本而是投资,最终由企业自主做出建立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战略选择。”宁波市审计局相关负责人这样总结政府的角色定位。

这种既积极作为又不越位的引导方式,有效促进了宁波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观念转变。

协会搭台促发展

专业服务与资源整合协同推进,成为“助推器”和“智慧库”

宁波市内部审计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在推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协会凭借专业优势与广泛联络,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一根坚实的纽带,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专业指导、促进资源共享等方式,帮助民营企业破解内部审计体系建设中的专业难题,走出了一条“协会助推、企业受益”的发展路径,实现了宏观引导与微观实践的融合,让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有向。

扶上马,送一程。

针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内部审计经验不足问题,协会与市工商联、上市公司协会等组织建立战略合作,共同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创新性地建立了“行业共同体”服务机制。

这支由50余名资深内部审计专家、高校学者组成的队伍,按照行业分类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

2023年,共为87家民营企业提供了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咨询,解决了超过200个具体问题。

某新能源科技公司在专家指导下,仅用三个月就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其创始人感慨道:“专业指导让我们少走了三年弯路。”

为促进民营企业间的经验共享,协会精心打造了系列品牌交流活动。“走进标杆企业”系列活动组织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参观雅戈尔、方太等头部企业,通过实地观摩学习先进经验;“业审融合”主题沙龙聚焦内部审计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案例,促进跨界思维碰撞;“审计成果运用”研讨会则针对整改难问题分享实用解决方案。这些活动因贴近企业实际需求而广受欢迎,每场参与人数都远超预期。

据统计,2023年协会组织的各类交流活动参与企业累计达千家次,形成了良好的互学互鉴氛围。

人才培养是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是为发展蓄势储能。协会构建了多层次培训体系,如面向初学者的“内审基础班”,面向管理层的“战略审计研修班”、面向专业人士的“大数据审计工作坊”等,满足不同需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协会与宁波大学合作开设的“内部审计人才定制班”,采用“理论学习+企业实践”模式,已为民营企业输送了120余名专业内部审计人才。

同时,协会建立的“宁波市内部审计人才库”收录了300余名各领域专家信息,为企业人才引进提供了“源头活水”。

在数字化浪潮下,协会还积极推动内部审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让数字化成为驱动发展的澎湃动力。“宁波内审案例库”收录200余个经过脱敏处理的真实案例,涵盖财务审计、风险管控、绩效评价等多个领域;“审计工具共享区”提供20余种实用审计模板和软件工具,下载量已突破5000次。

这些资源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门槛。某小型制造企业财务总监表示:“案例库中的风险审计案例帮助我们及时发现了一个采购漏洞,避免了潜在损失,这些共享资源对小企业特别友好。”

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协会的价值在于整合碎片化资源,解决单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应对的专业难题。我们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而是构建一个持续进化的内部审计生态系统。”

这种系统化、专业化的服务模式,使协会真正成为宁波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助推器”和“智慧库”。

标杆引领护航向

头部企业实践与经验辐射,创新发展行稳致远

宁波拥有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民营龙头企业,他们在内部审计体系建设上大胆探索、踏实实践,为全市民营企业绘就了鲜活样板。

通过总结提炼头部企业的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内部审计建设模式,形成了宁波推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特色之路。

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方面,宁波头部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出多种有效模式。

方太集团、舜宇光学等企业设立独立的审计部,直接向董事会汇报,保证了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雅戈尔集团采用“审计电网式管理法”,通过标准化流程和信息化手段实现审计全覆盖。

这些差异化模式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参考选择。

据调研,截至2023年底宁波年营收超5亿元的民营企业中,已有68%参照头部企业经验建立了专职内部审计部门,较3年前提升了40%。

内部审计转型升级是头部企业探索的重点领域。

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增值型审计转变,已成为宁波头部民企内部审计发展的共同趋势。

金田铜业将审计重心转向绩效审计,通过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全面评估,年节约成本超过2000万元;舜宇光学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建立风险指标预警系统,成功规避了多次重大经营风险。这些实践表明,内部审计已经超越传统的“查账”功能,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驱动力,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精准护航。

正如雅戈尔集团监事长在分享经验时所述:“内部审计的最高境界不是发现问题,而是预防问题;不是增加成本,而是创造价值。”

这一理念已成为宁波头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共识。

在实践中,这些企业注重将审计结果转化为管理提升的具体行动。方太集团建立“审计建议落实指数”,将整改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博洋控股推行“审计回头看”机制,确保问题不反弹;奥克斯集团开发审计整改信息化平台,实现问题发现、整改、验收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头部企业的经验辐射效应正如火种一般,通过多种渠道持续释放,渐成燎原之势。

宁波市审计局定期组织“内审创新案例评选”,将优秀实践做法汇编成册向全市推广;市内部审计协会搭建“标杆企业结对帮扶”平台,促成20家头部企业与100余家中小企业建立长期指导关系;《宁波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蓝皮书》系统总结不同类型企业的内部审计建设路径,成为许多民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手册”。

这种“标杆引领、梯度推进”的模式,有效加速了内部审计优秀实践在宁波民营企业中的普及应用。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因地制宜,内部审计体系建设与实际相结合成为宁波头部企业在实践中的共同追求。

方太集团根据“家文化”特色,创造了“温和而坚定”的审计文化;某外贸龙头企业针对跨境业务多的特点,构建了“内外贸差异化审计标准”;某智能制造企业则将审计重点向研发创新环节倾斜,形成了一套适合高科技企业的审计体系。

这些创新做法为民营企业避免内部审计体系建设中的“水土不服”提供了有益启示。

数字赋能应用

技术革新与方法升级,颠覆性变革正在路上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势不可挡的冲击力与传统审计方式正面相遇,同时,面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传统审计方式亦渐显疲态。

为革新求变,宁波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内部审计实践,通过技术赋能推动审计方法革新、效率提升和价值创造,走出了一条“技术驱动、智慧审计”的新路子。

“缝纫机转速异常可以触发‘能耗审计预警’,辅料领用超量系统会自动推送‘反舞弊核查’。”某制衣企业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车间主任感慨,道出了数字化审计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数字化审计平台建设是宁波头部民营企业的普遍选择。

雅戈尔集团基于中台技术开发的“销售端财务审计预警系统”,实现了对全国3000余家门店销售数据的实时监控,异常交易识别准确率达92%,审计效率提升40%以上。方太集团打造的“智慧审计云平台”整合了ERP、CRM等八大业务系统数据,实现了审计项目全流程在线管理。

这些平台不仅大幅提高了审计效率,更将审计监督的触角延伸至业务前端,实现了从“事后查错”向“事中防控”的转变。

据统计,宁波年营收10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中,有35%建设了专门的数字化审计系统,较2020年增长了5倍。

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为内部审计开辟了新天地。

金田铜业利用网络爬虫技术采集行业价格数据,与内部采购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年节约采购成本超1500万元;某家电企业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分析客户投诉文本,发现产品设计缺陷并及时改进,客户满意度提升20个百分点;舜宇光学建立复杂数据分析模型,对研发投入产出进行量化评估,优化了研发资源配置。这些创新实践表明,大数据技术不仅改变了审计手段,更拓展了审计价值的边界。

“技术不是目的,而是工具。数字化审计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数据洞察发现人工审计难以触及的管理盲区,为企业决策提供更深层次的依据。”某智能制造企业审计总监这样总结技术应用的初心。

在实践中,宁波民营企业特别注重技术应用的实效性,切实将提升工作质效放在技术开发的优先位置。奥克斯集团采用“小步快跑”策略,从最迫切的成本审计模块开始数字化改造,逐步扩展至全业务领域。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高门槛,宁波采取了分类指导策略。

对资源充足的大型企业,鼓励其自主开发或引进成熟审计系统;对中型企业,推荐性价比高的SaaS化审计工具;对小微企业,则通过协会提供的共享平台获得基础数据分析服务。

协会开发的“宁波审计工具共享中心”汇集了20余种经本地化改造的开源审计工具,下载使用量已突破3000次,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门槛。

人才是内在驱动力,宁波在推进审计数字化过程中特别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协会与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开设“大数据审计”微专业,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雅戈尔集团实行“业务骨干+IT专家+审计人员”的三维团队模式,促进知识融合;方太集团则建立数字化审计实验室,为员工提供模拟演练环境。

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技术转型中的人才瓶颈,为数字化审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深入应用,宁波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正从传统的“问题发现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变。

某服装企业通过数据分析优化供应链,库存周转率提升25%;某新材料企业利用审计模型识别研发效率瓶颈,专利产出量增加40%。这些案例生动诠释了“科技强审”的实践内涵,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可能。

经验启示

以“支持和引导”,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宁波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示范价值的“宁波经验”。

这一经验的核心在于构建了政府引导、协会助推、企业主体、技术支撑的良性发展生态,通过政策激励与自主发展相结合、标杆引领与梯度推进相协调、传统方法与数字赋能相融合,实现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

宁波实践证明,内部审计不是民营企业的负担,而是提升治理效能、防范经营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工具。

风从东方来,春江潮水连海平。

宁波经验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一,政府引导要把握“度”,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通过营造环境、提供服务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其二,内部审计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企业的发展阶段、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采取差异化的推进策略,避免 “一刀切”。其三,技术创新是提升审计效能的关键,但技术应用必须服务于审计本质,不能本末倒置。其四,人才培养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需要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专业人才供给体系。

随着数字经济深入发展,审计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加速;ESG理念的普及将推动审计范围向环境、社会、治理领域扩展;全球化经营企业的增加对跨境审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行稳致远的‘安全带’和‘助推器’。”正如宁波市内部审计协会相关负责人所说,“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是优化民营经济友好型法治生态环境的新起点,宁波将继续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新路径,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宁波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建设将继续深化创新,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宁波智慧、审计力量。

来源:审计观察曹伟

中国银行完成发行 300亿元“永续债”
« 上一篇 2天前
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下一篇 » 17小时前

文章评论

引导民企建立健全内审监督体系,宁波做对了什么?...

浙江宁波,在雅戈尔集团的智能制衣车间里,缝纫机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专注地裁剪、缝制、质检,每一道工序都井然有序。在企业的管理后台,内部审计团队正通过数字化系统实时监控采购、...

引导民企建立健全内审监督体系,宁波做对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