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行情下的基金投资众生相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规模合计达34.39万亿元,再创新高。这是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4万亿元。
规模创新高的背后,缘于行业生态的重构。指数基金成为增长引擎,头部基金公司依托资源优势巩固强者恒强格局,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则跳出同质化竞争,凭借差异化打法实现弯道超车。与此同时,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稳健类产品已成为重要的规模增量。
站在34万亿元的新起点,指数化投资趋势加速、“固收+”产品需求爆发,以及主动权益类基金信任重塑,三大主线共同勾勒出公募业未来增长路径。
新高:规模突破34万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4.39万亿元。
基金产品数量快速增长。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产品数量为12905只,再创历史新高。算上7月以来成立的新基金,以及正在发行或即将发行的新基金,当前基金产品数量突破13000只。
从6月不同类型开放式基金的规模变化情况看,债券基金成为吸金主力,单月规模增长5078.7亿元。与此同时,受益于权益市场反弹,6月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超2600亿元。其中,股票基金规模增长1483.47亿元,混合基金规模增长1213.31亿元。通过分析可发现,股票基金以指数基金为主,混合型基金中主要是主动权益类基金。
此外,6月QDII基金规模增长近300亿元。
不过,货币基金被较多赎回,6月规模缩减1675.72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货币基金规模大幅缩减主要与收益持续走低有关,资金正在涌向收益更高的产品。
规模攀升推动头部基金公司阵营持续壮大。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易方达基金以2.16万亿元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领跑,华夏基金也首次突破2万亿元。此外,广发基金、南方基金、天弘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汇添富基金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均超万亿元。
新局:ETF成竞争胜负手
从当前公募行业格局来看,部分头部基金公司抓住了ETF发展风口,培育出多只爆款ETF,规模遥遥领先。具体来看,截至二季度末,今年以来易方达基金非货管理规模增长907.24亿元,华夏基金增长862.93亿元,富国基金增长超800亿元。
上述基金公司均拥有多只巨无霸ETF。以富国基金为例,截至6月30日,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从去年底的221.9亿元增至479.18亿元,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规模从372.24亿元增至520.47亿元。仅上述两只ETF就贡献了超400亿元增量。
“头部基金公司资源丰富,能在ETF上进行更多投入,从而做大规模。”在业内人士看来,ETF具有较强的头部效应,规模越大的ETF流动性越好,吸引更多资金涌入,强者恒强。
在股票ETF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部分中小基金公司通过前瞻性布局债券ETF实现突围。具体来看,截至二季度末,海富通基金的非货管理规模为1692.32亿元,较去年底增长超470亿元,行业排名也大幅提升9位。梳理发现,债券ETF成为海富通基金规模增长利器,上半年海富通基金旗下仅债券ETF规模增长就达440亿元。
在无人问津时布局,在人声鼎沸时收获。例如,成立于2020年8月3日的海富通中证短融ETF,2021年5月规模仅5000余万元,截至今年6月30日规模高达489.91亿元,最新规模突破530亿元。
除ETF外,部分以主动权益投资见长的基金公司开拓新赛道,在“固收+”类产品上表现亮眼。以中欧基金为例,截至二季度末,非货管理规模较去年底增长超600亿元,其中“固收+”产品规模大增。具体来看,截至二季度末,中欧丰利债券基金规模从去年底的52.77亿元增至128.42亿元,中欧增强回报债券基金规模从35.23亿元增至62.46亿元。
新机:三大主线勾勒未来
站在34万亿元新起点的公募,下一站去往何方?
在业内人士看来,指数化投资势不可挡。“近年来,指数化投资快速发展,各类产品层出不穷。这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产品种类日渐丰富、中长期资金入市带动需求增长等多方面因素。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政策稳步推进,指数化投资仍有巨大发展空间,保险资金、二三支柱养老金以及居民财富配置将构成指数化投资的重要增量。”招商证券分析师张夏表示。
ETF行业竞争激烈,“新玩家”持续进场。6月5日,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成立,这是长城基金发行的首只ETF。此外,近日,兴证全球基金官网披露一则采购结果,采购项目名称为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ETF业务系统采购项目-赢时胜估值和PCF等项目。
除指数基金外,主动权益类基金有望重拾升势。在经历过去几年的深度调整后,今年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强势反弹。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今年以来超九成主动权益类基金实现正收益,数百只基金收益超30%。
随着赚钱效应显现,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明显回暖,多只基金发行规模超10亿元,部分基金发行规模更是超20亿元。
“未来,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分化将非常显著,谁能获取超额收益,谁就能被投资者认可。”某基金公司高管直言。
此外,“固收+”产品将成为重要增量来源。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无风险收益率持续走低,稳健类产品需求大幅提升,“固收+”基金备受关注。银华基金称,在债券资产票息收益空间持续收缩的背景下,“固收+”策略通过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可转债以及运用部分衍生品工具等,开辟了新的收益来源,有望助力投资组合维持相对可观的整体收益水平。投资者对于资产配置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固收+”基金凭借其攻守兼备的特点,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指数基金应在产品创新上突破,主动权益类基金要以业绩证明其核心竞争力,“固收+”产品则须在平衡风险与收益中打造差异化优势。唯有紧扣投资者需求、深耕核心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私募 进攻策略向“新”而行 防守之道必不可少
(稿件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评论
活跃行情下的基金投资众生相...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规模合计达34.39万亿元,再创新高。这是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4万亿元。 规模创新高的背后,缘于行业生态的重构。指数基金成为增长引擎...
活跃行情下的基金投资众生相...